據中國環境報報道,“督察組還要殺‘回馬槍’的。”未來一段時間,“回頭看”將成為保持環保常態化的主要督察形式。
6月11日,國家啟動了新一輪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行動。很多企業一聽,哆嗦了:天啊,會不會像去年有些地方那樣,搞一刀切,對我們不問青紅皂白,通通一關了事?
今天,生態環境部的這個表態,給廣大企業吃了“定心丸”!他們對檢查期間,不分青紅皂白地實施集中停工停業停產行為,甩出了硬邦邦的狠話:
生態環境部堅決反對搞“一刀切”,絕不允許平時不作為、臨時亂作為或檢查時亂作為。只要發現就嚴肅處理,不僅處理企業,也要處理地方相關責任人。
如果說口說無憑,那么白字黑字的紅頭文件,也許看起來會讓人感到更踏實。
最近,生態環境部還專門發出通知,禁止環保“一刀切”行為。文件強調,嚴格禁止“一律關停”“先停再說”等敷衍應對做法,堅決避免集中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。
相信,企業有了這些這些紅頭文件當護身符,一些亂作為的地方部門被這“五指山”壓住,環保“一刀切”行為終于要得到遏制了!
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已經核查出“散亂污”企業17.6萬家!官方人士介紹說,環保部將執行非常嚴格的銷賬制度,以“散亂污”企業整治為例,對要關停的企業必須實現“兩斷三清”,即斷水、斷電、清原料、清設備、清場地。沒有手續,沒有治理設施,沒有達標排放的‘散亂污’三無企業在哪里都不應該存在。
環保治理,本身沒有錯,但現在各地的這種一刀切做法,引發了全國各地矛盾,有的直接干起來了。
環保查封修理廠,老板娘怒懟執法人群,竟啞口無言!
其實這也是目前環保執法的縮影。不少地方環保部門擔心被追究責任,為了追求政績,整治手法過于嚴格、苛刻,不夠細致,不分情形,處罰規定過于籠統,按國家標準走,但大型國有企業,比如石化、石油、煙草等等卻相安無事。所謂的環保整治,其實就是干了一件事,對中小民營企業關閉停產!
各種限產停產,庫房的貨早已空了,工廠也停產了,客戶的單子無法完工,賠錢停產,誰來為我們的損失買單?誰來養活我們和工人?西北風喝得已經想死的心都有了。
曾經國家說:要使小企業鋪天蓋地、大企業頂天立地。小微企業雖小雖微,但在整個社會經濟中一點都不“微”,一點都不“小”。
小微企業也曾為了地方經濟,為了國家發展做出貢獻,如今為了環保,又嫌我們擋路,就將我們一腳踢開,怎能不讓我們心寒,怎能不讓我們怨聲載道。
附全國各戰區“捷報”,感受下這場環保重壓
餐飲業服務業
1. 山東臨沂,街上不讓開饅頭店早餐店,沂蒙山區不讓煎餅店做煎餅了。
2. 河南,所有室外燒烤都不見了。有的地方的燒烤攤被強制買無煙的鐵皮燒烤架。全部煤改氣,食品漲價。